履行社會責任,共建和諧社會
(2007年3月5日下午)
各位代表,各位領導:
大家下午好!
我叫夏春亭,是私營企業山東華夏集團董事長。上午聽了溫總理所作的《政府工作報告》,我非常受鼓舞。剛才又聽了張高麗書記、韓寓群省長的發言,還有其他代表的發言,更是深受啟發,進一步加深了對《報告》的理解。我個人感覺到,《報告》主題鮮明,內涵豐富,文風平實。總結成績準確客觀、恰如其分;分析問題坦誠相見、切中要害;部署任務思路清晰、重點突出,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,體現了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,體現了全國人民的意志,為今年和“十一五”期間的工作指明了方向。說實在話,作為一名來自基層企業界的代表,特別是作為一位民營企業老總,聽了報告確實感到很過癮。我們相信,只要按照《報告》的要求抓好落實,我們的發展就一定能上一個新的水平。下面,我就審議報告,談點個人的粗淺體會,不對的地方請各位代表和領導批評指正。深刻學習領會溫總理所做的《報告》精神,我感覺到有“三個突出、三個體現”:
一是突出又好又快發展,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。尤其是就宏觀調控、節能降耗、環境保護、自主創新、區域協調等方面提出的要求,都事關全面、協調、可持續發展的大局,不僅勢在必行,而且也是迫在眉睫的,完全符合我國的國情,完全符合基層的實際,也完全符合我們企業的實際。作為華夏集團,能夠一路走到今天,能夠發展出現在的好局面,靠的就是科學發展觀的指導。今后要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,尤其要在這些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。
二是突出改革開放,體現了基本國策的要求。溫總理的報告把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作為一個大的部分來部署,并指出:“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。”這再一次向世界和國人發出了明白無誤的信息:作為中國的兩大基本國策,改革開放將貫穿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,只會前進,不會倒退。有了這樣的大政方針,我們又吃了大大的一顆定心丸,我們私營企業就再也沒有什么后顧之憂了,今后要放開膽子干大事、挺直腰桿創大業。,特別是要積極走國際化道路,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、兩個市場,以開放促改革、促創新、促和諧、促發展。
三是突出民生福祉,體現了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推進和諧社會建設,單獨作為一個大的板塊來寫,不僅是報告結構上的一大創新,更主要是體現了政府施政理念的與時俱進。在報告中,通篇貫穿了民本、民生理念。《報告》大大減少了經濟規劃方面的比重,大大增加了貼近群眾生活方面的篇幅,對農業、農村、農民的“三農問題”,對醫療、教育、住房、就業、社保“五大民生問題”,對安全生產、社會安定以及反腐敗問題等,都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安排,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、執政為民的行政理念。這是社會之幸、百姓之福。
構建和諧必將造福于全社會,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,作為企業來講,必須承擔起應有的責任。我感覺,威海市委、市政府對此一直都非常重視,在抓發展的同時,時刻不忘抓和諧。市領導多次到我們華夏集團調查研究、檢查指導。每次不僅關心生產經營情況,而且過問服務于和諧建設的情況,總是告誡我們:作為企業,既要講經濟效益,還要講社會效益;作為民營企業家,既要講賺錢,也要講社會責任。
從我們華夏的情況來看,我這個人所追求的不單純是一己之利,更看重干一番事業、把錢作為發展的平臺、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,所以講究致富思源、富而思進,盡可能為社會有所貢獻。其實,我們的企業一直也是這樣走過來的。華夏集團創建于1985年,靠48元起家,前身是一家經營水泥制品的家庭小作坊。經過20年的發展,現在已形成集塔機、藥業、職業教育、國際勞務等于一體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。集團公司注冊總資金達2.9億元,總資產20億元。2006年,銷售收入近20億元,上繳稅收達到1億元。雖然塔機是個小行業,但我們的塔機銷售連續8年全國第一,占國內市場份額的28%,并且銷往31個國家,獲得同行業唯一一個中國馳名商標,成為名符其實的“冠軍企業”和“小件巨人”。在全國私營企業納稅排行榜中連續5年名列前50強,始終位列山東省私營企業排行榜前三位。這些年,圍繞促社會和諧,我們突出抓了“四個一批”:
一是提供了一批工作崗位。通過加快發展,為3800多名農民工提供了就業崗位。對這些人全部進行了崗前技能培訓,不僅使他們能夠適應崗位需要,而且為他們今后的創業發展提供了技能平臺。還為他們全部辦理了社會保險。職工年平均收入達到2.3萬元。每年還資助病殘職工家庭20多萬元,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職工的向心力,促進了社會和諧。
二是造就了一批能工巧匠。華夏技校開辦兩年來,在校生已經達到5400人,還進行短期培訓7000人。經過培訓的人大多都掌握了一技之長,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崗位,也為一些企業解決了用人急需。
三是輸出了一批“國際工人”。這些年,圍繞服務“三農”,我們有意識將農民工,作為組織出國勞務輸出的重點對象,先后輸出近三千人。通過定向技能培訓,提高技能水平,使出國人員達到了高薪就業,使一大批人在國外增長了見識,鼓起了腰包。
四是帶動了一批周邊村莊致富。我們集團周邊很多農村。我常講,富人要懂窮人學,企業要經常念好農村經,帶動周邊村莊共同發展、一起致富。這些年,華夏集團敞開大門安置周邊村富余勞力就業,使一大批農民走上了務工的道路。夏家疃村原來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、“上訪村”。2003年,響應威海市委、市政府“百企幫百村”的號召,我們主動與他們結成幫扶對子,積極通過輸血增強這個村的造血功能。三年間,投入無償資金139.2萬元,墊資建設標準廠房、發展工業514萬元,使該村每戶年增收1萬元以上,全村村民都辦理了養老保險,由一個上訪村變成了一個和諧模范村。
當然,我們的工作還很不夠,力量也相對有限。但有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壓在肩上,這將鞭策和激勵我們繼續秉持“發展自我,回饋社會”的經營理念,努力在又好又快發展中,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。